今天末学和大家继续分享名言名句。《朱子治家格言》又称《治家格言》、《朱子家训》,由清代学者朱伯庐所著,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训经典。朱伯庐原名朱用纯,江苏昆山县人,著名理学家,教育家。全书虽然仅仅五百多字,却凝聚了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教英华,在问世后的几百年间,便成为中国童蒙养正的必读经典,对教养人心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,发生了努力广泛的作用。
一,黎明即起。洒扫庭除。要内外整洁。点评:昔人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字,都有很深的寄义,不行小看。
这三句话,虽然看起来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,但原理却很深刻。它起码告诉我们三个原理:第一,生活要有纪律。昔人讲: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,这是自然纪律,我们一定要顺从,不要跟自然作对,否则就会受到处罚。
第二,要从小养成勤劳受苦的习惯,恭敬重敬做事,这个习惯对孩子未来的习性养成,影响很大。第三,洒扫庭除,不是做给外人看的,不是来了人才扫除,不管有没有人来,自己的房间都要扫除洁净。洁净清洁的情况,不光对自己的康健有利,还会影响自己的心境。
二,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点评:一粥一饭都是来之不易,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
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这首诗大家很熟悉。人活在世上,应该学会感恩,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个相助之体,我们所享用的一切都是取之于社会,都是他人支付劳动的效果。
有的人可能以为钱是自己赚的,想怎么花就怎么花,浪不浪费是我自己的事,但如果对于整个社会来说,对于整个地球来说,那就是浪费资源。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,浪费的却是自己的福报,所以不要以为粮食自制,就可以随便浪费。三,宜未雨而绸缪,勿临渴而掘井。
点评:应该在还没有下雨之前,就把房顶、门窗修理好,等到大风大雨来了,才不会遭受损失。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,那就来不及了。《中庸》上讲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”,我们看事情要深谋远虑,有久远的计划,不能只看眼前,这才是做人做事正确的态度。好比孩子的考试分数重要,还是康健的思想人格重要?如果你只注重分数,而不关注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,这眼光就有点短了。
四,勿营华屋。勿谋良田。点评:这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重要。现在人一切以满足欲望为尺度,以喜欢不喜欢为尺度,而不是以应不应该为尺度。
有了屋子还要换大屋子,有了大屋子还要换别墅,怎么舒服怎么来。家长以身作则,孩子固然也随着学了,学什么?学物质享受,这就把孩子废了,他的智慧和灵性就很难开发出来,所以昔人说:“自古英雄多磨难,从来纨绔少伟男”。那应该怎样?把多余的钱财,用于公益事业,服务公共,而不是用于小我私家享受,这才是优良的家风家道,才气造就出孝子贤孙。
五,祖宗虽远,祭祀不行不诚。子孙虽愚,经书不行不读。
点评:《论语》上讲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”。人一定要饮水思源,不忘祖先,用诚敬之心祭祀先人,这样才气把孝道传承下去。如果你自己都不祭祀祖宗,不念祖先的恩义,未来你的子孙又怎么会去孝敬、敬重你呢?不管孩子智慧还是愚笨,都要读经书。
因为经书可以让人明事理,可以让人开智慧,就算没有考上大学,没有高学历,但他明事理,未来的家庭生活也肯定和和美美,幸福快乐。六,刻薄立室,理无久享。
伦常乖舛,立见消亡。点评:为人刻薄的人,纵然能够立室立业,发家致富,也不会恒久。因为他冒犯人太多了,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差,那里另有长盛不衰的原理。如果不能尽五伦的道义,违背常理,父不父,子不子,兄弟反面,伉俪不睦,连最基本的做人原理都不懂,家道就会很快衰败瓦解了。
七,处世戒多言,言多必失。点评:这点我们大家都有所感慨。俗话说:“祸发齿牙,病从口入”,说话不懂的分寸,信口开河,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祸殃。对家庭而言,如果言语不讲分寸,可能就会造立室庭反面睦,发生矛盾;对于社会来言,言语不慎,喜欢造一些谣言,就可能会造成团体的对立冲突,甚至“一言兴邦,一言丧邦”,对社会造成危害。
所以我们为人处世,一定要谨言慎行,到处保持与经典上所讲的相应,才不会造成过失。八,乖僻自是,悔误必多。点评:“乖僻” ,就是性情乖张,离奇,不平和,脾气大。
有时还很倔,自以为是,刚愎自用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个性,这不是什么优点。因为这种人很狂妄,不听人劝,他犯下的错误就会许多,忏悔的事也会许多。
所以真对孩子好,就不能宠着,娇惯孩子,小时候都管不了,听不进劝,那他以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?肯定会遭受更大贫苦和难题,吃更大的亏。
本文关键词:ob欧宝·体育app官方网站下载,《,朱子治家格言,》,英华,八句,—,句句,经典
本文来源:ob欧宝·体育app官方网站-www.czxyhjx.com